三亚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
三亚市民政局
为大力发展我市社会工作事业,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社会工作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社区矫正、人口计生、婚姻家庭服务、职工服务、老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等领域,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区问题,恢复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会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者、社会公平的积极维护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也是加强与创新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对于落实社会政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对于有效预防和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市社会工作事业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体系开始形成,社会工作宣传培训力度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逐步显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财政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规模较小、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人才效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与人民群众不断扩大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和谐三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未来十年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和谐三亚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选拔培训社会工作人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全面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今后十年,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确立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服务社会发展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社会服务与管理目标确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社会工作发展与管理需要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政策措施。
2.引育并重,以用为本。坚持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统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积极为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实现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机会和条件,激发社会工作人才的服务热情和管理创新,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3.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民间专业社会工作组织中培养和建立党组织,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合力,营造以德为先、唯才是举、见贤思齐的人文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适应构建和谐三亚的要求,以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至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2000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900,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00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2500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300人,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0人。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相对合理的初、中、高级人才梯次结构和人才布局,逐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的全覆盖。
——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未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人员普遍接受一定时数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比例达20%。社会工作人才思想政治和职业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专业价值观不断强化,专业理论与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方法与技术不断完善,专业实务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社会工作人才效能不断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在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方面的法规、政策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网络基本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数量更加充足,布局更加合理,覆盖更加全面,治理更加科学,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目标: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职业道德高尚、把握行业规律、管理创新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懂经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措施:依托省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公益类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加大各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实施社会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纳入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关部门与组织要培养、引进和选拔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行政管理人才。适应各层次、各领域、各类别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工作行业管理规律,创新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流动机制。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理事会管理体制,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纳入政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
(二)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目标: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以培养开发社区建设、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企业职工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转化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
措施:制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对城乡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类社会组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及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支持培养边远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实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和教材建设计划,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开发适应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本土化的培训教材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基础较好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一批覆盖各领域的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着力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目标:适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理论、政策与实务发展需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政策实务发展、具备较高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措施:通过社会工作学位教育、社会工作科研和服务项目带动、国(内)外进修深造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人才和政策实务研究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特聘专家制度支持范围,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来三亚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鼓励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领域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基层、深入实践,提高其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现有社会工作人才资源,根据相关社会服务部门、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大力培养适合部门需要、体现行业特色、满足领域需求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及教育与研究人才。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健全面向全省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优势,规范相关志愿者招募注册,加强相关志愿者培训管理,建设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相关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四、体制机制与政策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前需要和长远需求,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符合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律、体现三亚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
措施: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体制,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有关部门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为在社会组织从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档案管理、户籍转移、保险交付、争议仲裁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市场培育发展,形成市场调节与组织调配相结合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继续教育、违纪处置、职业道德规范等配套制度,明确社会工作人才的职责权利、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第三方监督机制。加强党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领导,在各类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人才优先投入原则,逐步改善人才投入结构,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比重;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纳入政府支持范围,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信息统计,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政策
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建立健全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共同发展,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政策。
措施: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制定适合我市各层次、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科、本科、硕士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学历学位体系。改革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探索实行社会工作课堂教学与实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督导。制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专科成人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督导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实习督导制度,明确社会工作督导教师配备标准。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费资助办法,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和督导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培育、评估和监督.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职业道德守则和专业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
(三)实行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
要求: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政策,认真做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工作。
施措:认真贯彻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职称管理范围,改进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办法。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考核制度,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办法,对在岗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政策
要求:坚持以用为本原则,着眼于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合理流动需要,以开发专职岗位和培育服务载体为重点,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保障,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政策。
措施: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在城市社区要按每个社区3名社工比例逐步配备社会工作人才;探索在农村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实现每个农村社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政策,改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环境。将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人才,作为评估公益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加大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社会工作岗位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要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3—5%。积极引导企业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开展职工服务。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要根据需要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制定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政策,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免试录取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贫困地区就业。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动社会工作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要求:以激发社会工作人才积极性、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为目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长期、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激励保障政策。
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着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在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设立三亚市社会工作突出贡献奖,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地位和待遇。
五、重点工程
(一)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于提高我市社会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培养一批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熟悉社会工作发展规律,能够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人才;培养或引进30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组织管理知识,拥有丰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关系、凝聚队伍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培养或引进30名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丰富实务经验且能够指导解决重大复杂专业问题、引导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发展的督导人才。
(二)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为适应构建和谐三亚对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迫切需要,切实改变现有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现状,每年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进行培训。到2015年,通过进修、实习、短训、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对现有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进行累计不低于480小时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基本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到2020年,实现所有在岗社会工作服务人员系统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培训。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为适应我省社会工作蓬勃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高层次、领军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团队。争取到2020年,建立1家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计划,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四)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
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加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有计划地对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组织中的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重对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基层党组织干部,居(村)民委员会成员,下派基层锻炼干部和大学生,以及直接从事社会服务与管理一线人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提升其专业服务与管理能力。加强社会工作宣传载体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按照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培育本地社会工作服务力量。争取到2020年市区有2家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带动培养30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多、留守人员多、社区发展滞后等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计划
按照国家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要求,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采取培训、调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每年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培养2名急需紧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当地培养相关社会工作人才。
(七)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和教材建设计划
适应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需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1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分类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大纲,形成一批针对性、实务性和科学性强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培训教材。
(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
为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逐步建立1个市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低保对象、受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药物滥用人员、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到2020年,力争培育发展5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九)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全市区、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着力推进社会工作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立1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事业单位、1个标准化示范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2个标准化示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扩大社会工作服务覆盖面.
(十)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适应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平台,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实现社会工作者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推动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工作质量。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民政部门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综合服务,推动有关工作落实;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做好本业务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指标,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每年通报规划落实情况。
(二)加大资金投入
将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重点工程和计划纳入财政支持范围,积极运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引导社会资金对规划项目的投入,形成以财政经费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三)加强示范引导
认真总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组织开展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地区和单位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地区和单位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
(四)加强研究宣传
加强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工作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认知度。广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举措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为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