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研究 > 理论研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建设新思路解读

发布时间:2015-06-29 信息来源: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建设新思路解读

王香平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刚刚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了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雷厉风行抓作风,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卓著,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对作风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集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独特优势。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就同步提高了,也不意味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加密切或者必然密切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问题突出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发生。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出于这种深厚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的第一项规定是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内开展的第一个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标都指向了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严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风气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反“四风”的实践说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样,严抓和放松也大不一样。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党的十八大结束刚刚20天,党中央就出台了八项规定,这是党中央立下的第一个重要规矩。两年多来,八项规定持续发力显威,截至2014年底,因违反八项规定问题被查处的就有76600多起。为掌握全国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中央纪委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建立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这不仅表明党中央动真格碰硬抓作风的决心,也体现了党中央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建设新思路。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党中央抓八项规定,看起来可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体现了一种精神。为什么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这些具体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相反,提高标准、从严要求,自然就会看到差距、看到问题。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实践经验证明,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鉴此,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围绕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下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公务接待、公车改革、因公出国(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等多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党规法纪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这表明,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划出“红线”、标明“雷区”,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比如,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这些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

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成气候。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中央之所以把改进党的作风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就是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十八大以来,从提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开展以惩治“四风”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改进了党风政风,振奋了党心民心,凝聚了党心民心,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以身作则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5年06月29日)